|
|
|
|
发布时间:2012.04.06 新闻来源:中国水务网 浏览次数: | |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之际,市自来水集团走进海淀区紫竹院公园、朝阳区兴隆家园等多个社区,组织开展了“水质是生命,珍惜水资源,共建用水和谐社区”主题宣传活动。自来水集团通过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展板等方式,积极宣传首都自来水水质的安全可靠,市民可以放心饮用;呼吁广大市民要珍惜水资源,共同营造“节约用水和规范用水”的良好氛围。在活动现场,自来水集团员工认真解答用户咨询的问题,现场检测用户家中的自来水水质,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当前,北京处在历史上水资源最困难时期,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幅衰减,而城市生活用水刚性需求增速加快,2010年,北京城区高日供水量达到288.4万立方米,城区实际供水量已经接近集团现有能力300万立方米/日的极限。从2008年开始,北京已连续四年调用河北水库水,今年还将继续从河北调水,未来北京还将利用丹江口水库水等外调水源来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自来水集团使用的河北水库水和本地水水源多达22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加上多水源的互联互调、频繁切换,水质安全控制、供水调度的难度和风险更大,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自来水集团始终坚持“水质是生命”的质量观,把确保水质安全可靠视为企业的生命之源、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要求全体员工“不错眼珠”地盯紧水质,以水质保障来引领和推动集团工艺、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自来水集团建立了水源预警系统和精细化水质管理模式,从着眼于内部控制的三级水质保障体系,向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监测控制体系转变。集团在全国率先达到国家颁布的106项饮用水卫生新标准,检测能力达205项,出厂水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检测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取水口预处理技术、出厂水有机物控制方法、活性炭吸附技术、高密度澄清工艺、加砂沉淀工艺、膜技术等深度水处理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 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的情况下保证了首都供水安全。 据了解,当前有部分市民对自来水水质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自来水烧开后有水碱就表示自来水水质不合格”。有“水碱”析出并不代表自来水水质不合格,“水碱”是由于北京地下水为碳酸盐型的水质特点所决定的,它主要是经过地层过滤后形成的矿物质钙镁离子构成,在水质指标中用硬度来反映。当水在煮沸过程中,钙镁离子以结晶颗粒形态从水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物,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水碱”。水质的评价涉及到水质多个指标,硬度只是其中的一项。国标规定自来水硬度不超过450毫克/升,而北京自来水集团生产的自来水控制在380毫克/升以下,凡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钙镁离子对人体是有益的。国家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共有106项指标,主要是根据人们用水的安全来考虑的,包括各类微生物、毒理(包括各种农药)、化学、放射性等指标。据有关专家介绍,水的硬度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而且北京市政自来水都符合国际生活饮用水106项标准,饮用烧开后的自来水是最安全的。 新闻链接: 1、全力打造首都高科技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了解决北京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提高首都供水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自来水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了战略合作,通过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提升供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水处理工艺、管网优化、水质评价体系和应急技术等方面建立北京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机制,就供水生产一线遇到的问题,以及预见到的可能性,主动展开对策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 2、加强水质科研技术的超前储备。自来水集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超前研究,力争有更多的技术储备,为应对可能存在的水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承担了“不确定源突发性污染事故饮用水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南水北调受水区域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首都供水水质安全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等国家和市级重点科研项目,成功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并进行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和专利。近年来集团先后取得51项科研成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市科技奖和水务科技奖16项。 3、全过程的水质监控体系。自来水集团建立了全过程的水质监控体系,利用在线监测仪、定期取样化验等方式,对水源的水质进行监控;通过水厂运转班组、水厂化验室、水质监测中心三级水质检测,确保出厂水符合106项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在供水管网和用户终端建立了243个水质监测点,对管网水、用户龙头水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首都供水安全。 4、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自来水集团积极采用国内外领先的水处理技术,如臭氧和活性炭深度处理、超滤膜、微砂加速沉淀、高密度澄清等水处理技术,出厂水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其中取水口预处理技术、出厂水有机物控制方法、活性炭吸附技术、高密度澄清工艺、加砂沉淀工艺、膜技术、水处理优化集成技术等深度水处理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 5、加强对原水的监控和预处理。一是在密云取水口安装了水源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原水的浊度、藻类、毒性、有机物浓度等水质指标变化,并通过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将水质信息实时传送到水厂中心控制室,实现了监控提前,预警提前,为水厂后续工艺的调整争取时间。二是在密云水库取水口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和在原水取水口预投加粉末活性炭工艺,解决密云水库秋季藻类增多造成的水质问题。三是在外流域水进入水厂前设设置了三道关口,采取了四种预处理工艺。在位于团城湖的输水管线入口处,设置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和次氯酸钠消毒预处理工艺;在关西庄泵站设置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在原水进入水厂前设置了臭氧预氧化工艺。当来水水质出现异常变化时,通过三道关口对来水进行预处理,确保南水北调等外流域水源在进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之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源II类水质标准。 6、建立丹江口水库中试基地。2014年南水北调水源将要进京,为了确保首都的供水安全,自来水集团在丹江口建立了中试基地,并于2011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该试验基地涵盖了北京现有地表水厂的所有工艺,并安装了北京不同地区的供水管线。通过持续不断的试验,检验北京现有水处理工艺对南水北调原水的处理情况,以及北京现有的供水管网对南水北调水的适应程度,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首都供水安全万无一失。 |
|
本文共分 1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