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时间:2013.07.16 新闻来源:江门融浩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 | |
农工党汕头市委会从基层反映中了解到,汕头市自来水公司新津水厂取水口存在环境污染威胁的情况多次整治未能解决,便组织该市委会的市政协委员等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视察调研。 取水口周边存在诸多 饮用水安全隐患 农工党汕头市委会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市新津水厂日产量40万吨,担负全市日供水量的60%左右,供水安全十分重要,目前水源地周边存在着威胁饮用水安全的诸多隐患。 新津水厂取水口位于新津河下游,距下埔桥闸300米,距对面江心岛龙喉洲最近点145米,目前洲上有造船厂1家,修船厂1家,水泥输送带6条,水泥中转仓库10座,露天煤堆场1座;取水口对岸河边还有10几座输沙带和运沙船。以上这些设施都落在我市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之内,违反了《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和《汕头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存在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隐患,近几年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省、市人大代表多次到现场调查督查,新闻媒体多次曝光报道,水源保护区所在地龙湖区政府也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治,但效果甚微,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在建设新津水厂时,将取水口设于此地,当时龙喉洲的建设发展规模没有现在大,产业也没有现在密集;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也没有出台,也就没有对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定,限制龙喉洲建设发展规模无法可依,而龙喉洲运输造船业由来已久,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村民在洲上经营船舶修造和水泥运输业务,是目前中心城区和澄海区基本建筑材料水上重要运输通道和驳运点,也是村民谋生主要手段,时间上早于水源保护区划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现在的规模,给拆迁补偿更增加了难度,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龙喉洲征地和安置补偿费用约需2380万元,目前当地政府财政上难于解决,这正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一次次开展整治行动却一次次遭到当地群众强烈抵触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研组认为,在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调整的基础上对新津水厂取水口上移,不仅是由上述拆迁难的问题所决定的,更是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随着城市发展适时调整的需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新津水厂取水口 应当上移的主要理由 前几年水利部门对下埔桥闸改造和升级,后来闸前水位增加,500吨位规模的柴油船舶已比比皆是,但目前存在严重饮用水源安全隐患:一是龙喉洲造船厂和修船厂排入新津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取水口下游和对岸有输砂带,来往新津河的柴油运砂船带来的油污;三是新津河在闸前的回流水形成涡流区,使废水、污水、油污混合在取水口周边徘徊,威胁着水源地的饮水安全,农工党市委会调研组从现场调查的情况看,取水口周边的水质要比上游1公里差很多;四是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今年启动建设,其正常蓄水位38米,总库容量2.9亿立方米,工期5年建成蓄水后,加上潮州水利枢纽工程现有蓄水量,估计到那时下埔桥闸前回流区和死水区时段在一年中将会更长,特别在冬季枯水期更是如此。 从市自来水公司有关材料所反映的取水口水质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近年来发现新津水厂取水管道中淡水薄壳等水生生物繁殖情况严重且不能根治就是水质恶化的具体表现,根据有关资料及研究文献,淡水薄壳等水生生物之所以能繁殖,主要原因是取水口附近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如腐殖质和蛋白质含量增多,产生以蓝藻、绿藻为主的藻类,丰富的藻类和有机质为淡水薄壳等水生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导致其大量繁殖,粘附在管壁内,从而降低取水量,恶化了水质,若继续发生,取水口的迁移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饮用水源 保护区区划调整 迫在眉睫 农工党汕头市委会调研组认为,为避免污染,取得较好水质的水,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取水口位置的调整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而目前新津水厂取水口位置已落入不久将形成的繁华城区。查阅《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可知,取水口上游至旦家园片区规划为居住用地,20多年前新津水厂建成时周边片区都是汕头市主要果蔬基地,而今已有万吉等工业区。目前五矿粤东物流新城便在这个片区上,招商引资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高楼林立粤东物流新城将在我市东北部崛起。如果不及时地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调整的基础上进行取水口的上移,不与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相协调,到那时想做调整也太迟了,将来取水口、泵站、沿途敷设管线都没有规划预留用地,更不用说还要考虑水厂厂址易地建设预留用地的问题。 所以,一方面为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了以后东北片区产业的发展和延伸,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对取水口位置进行调整上移,都是很有必要的。 取水口上移 两方案建议 取水口上移的确切方案还应当经过专业调研和充分论证确定,农工党市委会调研组根据初步调研掌握的情况,建议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案:一是上移至旦家园,这个方案更加符合饮用水资源地的条件要求,有利长远,但费用和工程量较大;二是从现在位置上移三百米左右,即是离开现有污染较大的区域,使一级水源保护区离开龙喉洲污染较大的区域,这个方案能较快解决当前现实问题,费用和工程量较小,但对长远的意义较差。 针对取水口迁移是否会造成新津水厂增加非正常停减产、影响供水水质和降低取水量等问题,农工党汕头市委会调研组认为,只要按照国家设计标准进行规范设计和施工,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国内好多城市的取水状况都有这样实例,如天津引栾入津、深圳东深供水工程、上海引长如沪工程等。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通力协作促成解决 取水口的迁移必然带来征地、拆迁赔偿、工程投资、运营管理等问题,将来的供水运行成本也会提高,这是迁移难的症结之所在,对于这个问题,市人大常委郑子敏、市政协委员刘庆丰、郑璟华、陈志明认为,实现取水口的迁移,确实需要很大投资,光靠自来水公司自身的投入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来促成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市人民政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扶持和支持,解决的办法可以从一定年限财政上每年给予补贴;工程投资可以市财政担保,银行贷款建设,财政贴息的方式;运营成本提高可以适当提高水价。而自来水公司既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又是带公益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在保证自身经营正常的同时,也要切实地担负起社会责任。饮用水的安全涉及我市千家万户,只要政府重视,企业主动配合,实现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调整和取水口的迁移,将会对市民用水安全带来更加充分的保障。(来源:中国水网) |
|
本文共分 1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