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因素识别

2021-07-30 18:17:02  文章来源:卓斯瑞咨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生态环保部提出该主题意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而作为企业的我们,又如何在环境保护上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呢?

       提到环境保护就会想到企业管理中《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管理环境因素,协调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矛盾问题,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而我们企业该如何进行管理我们现有的环境因素呢?

一. 环境因素定义

       既然要管理环境因素,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对此如何识别我们水务企业内存在的环境因素呢?

二.环境因素识别范围

       要识别环境因素,我们须知识别的范围是包括公司生产运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可控制的环境因素以及相关方所产生的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例如:我们制水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工艺、药剂等,管网抢修过程开挖、用料等以及我们营业厅服务现场的布置、使用等等。

三.环境因素识别考虑的因素

 

       识别时我们需要考虑具体的影响因素有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生命周期。

1.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2.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3. 八个方面:对水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排放;对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4.  生命周期:应从产品原料的获取、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生产过程、产品交付、产品的开发到产品结束全过程的评价。

四.环境因素识别的依据

 

1.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2.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

3. 相关方有要求的。

五.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识别时我们需要注意方法,目前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有:过程分析法;产品生产周期分析(LCA)法;工艺流程物料衡算法;专家评议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问卷调查法等。

过程分析法是通常把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划分成许多过程片段,再根据某一过程片段分别识别出相关环境因素。

六.案例

 

接下我们进行具体案例操作:

第一步:我们通过识别范围选择某个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例如:识别为办公室后勤支持过程,办公室打印机的使用。

第二步:确定过程伴随的环境因子,例如:打印机使用中存在以下影响环境的因子:

1.打印过程产生的废纸,环境因子为固体废弃物;

2.打印过程产生的废旧墨盒、硒鼓,环境因子为固体废弃物;

3.打印过程产生的打印声音,环境因子为噪音。

第三步:确定排放的频率、状态、时态以及对环境的具体影响,例如:我们以废旧硒鼓为环境因子作为案例:

产品生产周期分析(LCA)法是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使组织全面了解自己的产品,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废弃处置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

工艺流程物料衡算法是物料衡算法是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即输入等于输出。通过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查清流失物的种类和数量、物料的利用和损失。

专家评议法是由有关环保专家、咨询师、组织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组成专家评议小组,采用过程分析的方法,在现场分别对过程片段的不同的时态、状态和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型进行评议。

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是通过现场的实际生产排放以及收集相关环境管理信息及文件,由评审员进行审查评审。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环境因素的信息。

从整体我们水务企业技能人才都较为匮乏的情况考虑,建议对于制水工艺过程采用过程分析法、产品生产周期分析(LCA)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如是对于我们供水服务过程,则建议采用过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通过合理的识别方法识别出各水务企业自身独有存在的环境因素。

1.确认排放的频率:为6个月(定义为六月一换,这边各家使用的频次不同时间相应调整);

2.确认状态:正常(正常状态为:在日常生产条件下而产生;异常状态为:非正常使用情况而产生的,如检修,启停时;紧急状态为突然性故障、或者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而产生的);

3.时态:现在(过去时态为: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或者过去曾发生的环境事故;现在时态为:现有的、现存的环境问题;将来时态为:将来会产生的环境问题。);

4.对环境的具体影响:该因子排放后,会对土壤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

       环境因素的识别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我们水务企业不断的坚持和更新,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完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保护政策,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