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企业的“双刃剑”——舆情管理
2021-08-30 8:33:48 文章来源:卓斯瑞咨询舆情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水质量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则为舆情危机提供了技术支持。炎炎夏日,水质问题、长时间停水都可能导致公众情绪爆发,能否妥善地处理舆情危机对于水务企业来说愈发重要。一次成功的舆情处置可以帮助水务企业提升正面形象,而一次失败的舆情处理则会让水务企业付出巨大代价,舆情管理犹如悬在水务企业头上的一把“双刃剑”。
2020年11月网络上出现一则“自来水可点燃”的新闻,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水火相融”这一奇观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快速发酵,舆情热度迅速上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地工作人员作出“不清楚”“不是我考虑的”等言论更是令网友感到气愤,激发舆情的二次爆发。工作人员思想不重视,回应不负责导致了本次舆情危机的发生,招致舆论对当地管理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的质疑。而在今年6月,一场暴雨将粪水大量灌入自来水管,某小区多人出现腹泻、皮疹等症状。消息一出,便立即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广泛讨论。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快速响应,立即展开调查,采取应急处理并及时发布调查说明,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在调查说明公布后,公众充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舆情得到有效控制。
舆情危机的不同处置方式将会对水务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水务企业应该如何做好舆情管理呢?
01树立意识,完善机制
水务企业应推进建立公司内部的舆情管理文化,强化全员舆情危机意识,将舆情防范、舆情处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个人身上,以责任担当的方式激发其舆情管理意识。同时制定突发事件舆情处置预案,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水源地及供水设施的监测、维护、检查与监督,实行定期检查、人员落实、宣传教育等办法,加强应急培训及演练,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02快速反应,及时介入
把握“第一时间”原则,在舆情发展的初期,要快速反应,及时介入。对于水务企业来说,突发事件,例如水源污染,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舆情危机。水务企业或政府部门若不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有效引导舆情,就会给谣言以滋生空间,导致事态扩大甚至恶化。面对分秒必争的网络传播态势,舆论博弈很大程度上就是速度和时间的竞争,谁发声早,发声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水务企业可以通过主流网站、宣传平台第一时间发布舆情信息,用事实还原事件真相,将舆情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
03以人为本,勇于承担
舆情管理要以人为本,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作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水务企业在处理舆情危机时务必要端正态度,要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避免出现逃避责任的话语。在接受媒体采访或进行舆情回应时,相关人员要把握好言论表达的尺度,做到不回避、不推诿、不愚弄公众,以免加剧公众的猜疑、不满。
04公开透明,实事求是
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是否公开透明,能否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越公开透明,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谣言就越少,公众情绪越稳定。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舆情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水务企业要提高信息透明度,主动对接新闻媒体,做好与媒体的有效沟通,不遮掩、不隐瞒、高频率、多渠道把事件信息有序发布出去,用事实说话,用行动证明。
05总结反思,赏罚分明
水务企业要充分重视舆情危机事件的总结,对在危机实践处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内部分析,形成典型案例,全员学习,以制度化的方式建立舆情管理系统,为以后潜在和未知的舆情危机事件处理提供借鉴参考。同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对在舆情事件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力、违反工作纪律、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面对日益复杂的舆情环境,水务企业应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担当,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面对舆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