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安全随行——安全生产月真的结束了么?

2022-07-09 14:47:44  文章来源:卓斯瑞咨询

安全不是一个月的事   不能做成一个月的事——安全生产月呱呱落地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于1980年5月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1991年——2001年改为“安全生产周”),并确定今后每年6月都开展安全生产月,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为何安全月是6月,为何安全月不安全?

  • 高温炎热,设备和人员均疲乏!

  • 年中考核,冲刺半年业绩,生产任务重!

  • 活动多、检查多、会议多,疲于应付!

  • 用电负荷大,设备超负荷运转!

  •  ……

       每年六月,一场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中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字报似的“横幅”、标语、宣传画满天飞;大街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政府部门,也摆起桌椅,免费发放安全生产相关书籍,宣传安全相关常识问题。

可一旦过了这个月,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状况,殊不知上述的安全隐患并未远行。工厂依旧生产,机械依旧转动,工人依旧劳作,大小事故又屡有发生。

案例一

       2020年7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某区发生一起自来水异常事故,影响到446户(表)用水安全。直接经济损失约241.3万元。尤其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层面影响,直接上升为舆情事件。

案例二

      2021年7月10日,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消息,呼和浩特市某水务企业在进行自来水监测井管道作业时,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致2人死亡。

案例三

      2021年8月6日,安徽某市市政管网在进行污水处理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系一人下井作业时中毒并跌落污水井内死亡,另外两人在未做好个体防护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安全生产月后事故频发, 令人唏嘘!更是深刻的讲明一个道理:

  • 安全不是一个月的事,不能做成一个月的事。

  • 事故不会因为举办了安全生产月而敬而远之。

  • 事故不会因为安全生产月结束而休息。

      安全生产月不是抓安全的开始,安全生产月更不是抓安全的终点。

      诚然,安全生产,宣教当先,只有意识上升了,才有行动上的作为,毕竟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可是,如果把安全生产月当做一场运动来做,那么这个月的辛勤付出,最终也是收效甚微。因为安全隐患总是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只要没有预见到危险因素的存在,就时刻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安全来源于长期警惕,事故来源于瞬间麻痹”,阐述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曾记得在2008年6月13日,山西省吕梁市某企业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4人死亡,该起特大责任事故就是在总局隐患治理检查组排查之后发生的。事件过去已久,但是教训至今令人为之震惊。

      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我们要月月都安全,天天都安全,时时刻刻都安全。“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多少家庭对亲人的关切。所以我们要视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日常安全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安全生产月应是我们日常安全生产的一个缩影。只有这样,安全生产概念才能灌输进每个人的心中,安全生产活动才能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2022年6月30日,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结束。一个月来,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紧扣“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扎实推进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责任,防控安全风险,推动安全发展。

      规避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意识,当从预防抓起!首要就是建立和落实“新安法”的双预防机制及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充分向员工宣贯,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具体可参考卓斯瑞往期文章《警惕:新安法新增重点——此项任务亟待水务企业查收》。

      安全生产月不是抓安全的开始,更不会是抓安全的终点,安全生产月敲响每年的安全警钟!警钟长鸣,安全随行!

(谨以此文,让大家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将“安全”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