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INDUSTRY RESEARCH
水务行业WATER SECTOR  
. 行业研究 .水务行业
激动人“薪”——水务企业调薪秘籍
发表于2021-03-12 9:34:52  阅读()  文章来源:卓斯瑞咨询

      岁末年初,是很多水务企业的“调薪季”。对于员工而言,工作收入是其个人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企业而言,工资支付是其最重要的一项义务。很多人认为,调薪一定会带来员工的满足感,激励员工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结果可能并不如预期的那样。

      调薪导致各方不满的原因较为复杂,根据卓斯瑞多年水务企业的辅导经验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内/外部公平失衡

      在这里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企业内部相比,员工会跟同类岗位的同事对比;第二类就是行业内企业对比,当员工认为他的工资与外部相似岗位工资相差很大时,自然而言满意度亦会下降。

      二、员工理想值与实际值的差距

      实际上就是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失衡,员工普遍都会认为自己的投入远高于获得当前的报酬。

      三、工资的激励边际效益递减

      当企业或员工的薪酬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时,在工资上的微调的激励作用已经不大,相对的在薪酬边际效益较低时,工资调整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较低,反而员工会开始关注工作的成就感、满意度、培训机会、前途等内在薪酬因素。

      四、调薪常态化后的激励成效降低

      水务行业内已形成一个共识,到了年终员工心里会滋生一个意识"是时候调薪了"。如果说"年底调薪"已经在员工心里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动作,那么企业年底调薪给员工带来的感觉是"跟潮流、理所当然",员工完全感觉不到企业是本着与员工共同前进、有福同享的意愿,所以这种年终调薪的激励成效自然大打折扣。

那么水务企业如何才能利用好调薪这把利剑呢?建议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明确公司战略导向

      调薪应避免大锅饭,应该向企业关注的重点、关键岗位倾斜,引导员工行为向企业期望的方向努力。同时,通过向重点岗位倾斜,企业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内/外部薪酬调查

      一方面通过内部调查明确企业核心关键人才、职能,这样调薪才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并非只有货币薪酬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了解员工最关注什么,是高薪酬、高职务还是团队氛围、工作褒奖等,这样在具体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进行行业薪酬水平调查,了解同行的各类岗位薪酬水平、企业所在地区的薪酬水平等,整体规划,分步调整到位

      三、薪酬体系的合理设计

      很多水务企业每年内部做调薪方案的时候,更多局限于通过增加工资名目或提高部分工资名目的标准,并未系统的去做思考和优化。“平均主义”下的薪酬体系,导致责、权、利不匹配,不能反映员工的努力程度,逐渐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效果微乎其微,始终无法摆脱“大锅饭”的局面。卓斯瑞通过多年的水务企业薪酬改革实践经验,建议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对薪酬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1.实行全面岗位价值评估

      通过评估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和重要性,根据岗位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度调薪,对岗不对人才能解决内部不公平问题;

     2.采用宽带薪酬模式

     打破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即使是在同一个薪酬宽带内,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薪酬变动范围增大,员工只要注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并在本职岗位上不断提高绩效也可以获得较高(比肩管理岗位)的报酬;

     3.结合“积分晋档”的方式

      以积分来衡量员工的自我价值,反映和考核员工的综合表现,然后再把工资待遇与积分挂钩,调薪时优先向高分人群倾斜,从而达到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4.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使得每类员工都能获得晋升的空间,并且实行评聘分离、能上能下的机制,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表现确定是否给予聘任,并赋予更好的薪酬水平和发展平台。  

      四、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

      绩效管理为公司发展创造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并非实施绩效工资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企业绩效薪酬的设计是否合理。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下,员工的能力和业绩会在考核上得到体现,企业依据员工阶段性业绩表现综合来调整工资,用事实说话,员工不满意的情况会减少许多。

       五、做好薪酬总额管控

      工资是刚性成本,企业要避免人工成本无限制上升,就要根据上级单位指导意见及企业下一年度效益预测,设定合理的上涨幅度,做好薪酬总额管控。

       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企业在设计薪酬调整方案的时候,应该针对性的了解员工的需求,适时的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比如:对收入较低的员工适宜于经济性的薪酬为主;对高层次的员工应将经济性和非经济性薪酬结合起来。

总之,薪酬调整不是对金钱的直接关注,而是关注如何正确使用薪酬的激励作用。即使薪酬绝对金额相等,调整方式不同带来的激励作用有可能大相径庭。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卓斯瑞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