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日常学习或工作中,计划是常用并意义重大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不管大小,重要与不重要,全局性的或是局部性的,都必须有计划。
计划工作又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只有有了计划以后,人们才能开展其他的管理活动。水务企业每年年底都要制定明年的经营计划、生产计划,那么,如何做好计划管理工作,如何让计划工作落到实处呢?
一、什么是计划
围绕目标,要分析一下怎么能达成?通过什么路径、什么方法、什么资源、什么时间来达成?预达成目标,我该分阶段做些什么?这实际上就是计划!
即,计划是为完成一定的目标而事前对措施和步骤作出的部署,即计划是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计划是一个统称,涵盖常见的规划、方案、安排、设想、打算、要点等。
规划:是具有全局性的、较长时期的长远设想。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工作方式到工作步骤等方面对专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与安排的计划。
安排:是对短期工作进行具体布置的计划。
设想:是初步的草案性计划。
打算:是短期内工作要点式计划。
要点:是列出工作主要目标的计划。
二、计划的特点
1、普遍性:
由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现代组织中的工作是如此复杂,即使是最聪明最能干的领导人,也不可能包揽全部计划工作。因此,实际的计划工作涉及到组织或企业中的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基层管理者及员工。
一个组织的总目标确定后,各级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本层次的组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分目标和分计划。这些具有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计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计划系统。因此,计划具有普遍性。
2、预见性
这是计划最明显的特点之一。计划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做出的预见性确认。
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为未来工作目标或实践活动为导向,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制定的。
3、可行性
可行性是和预见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
因此,对未来的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为依据来做出预测,并切忌盲目地、无根据地制订计划。这样才能使计划有可行性。
4、指导性
制定任何一项计划,必须明确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什么任务,获得什么效益。这也就成了工作的方向和依据。
5、约束性
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在这一范围内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
三、计划的分类
按时间跨度,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比如,一年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等。
按范围分,有国家计划、地区计划、行业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班组计划、个人计划等。如、《人力资源部年度培训计划》……
按内容分,有采购计划、经营计划、生产计划、维修计划、信息建设计划、工程计划等。
按写法分,有文字式计划、图表式计划、文字图表结合式计划。
四、制定计划的原则
1、应表述清楚具体实施过程的每一个要素(5W2H)。
2、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要辅以其他备用计划。
3、举大而不遗细,谋远而不弃近。切莫忽略细节。
五、制定计划的步骤
1、计划的制定是为了完成具体的目标,而根据目标的时间跨度和范围不同,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即,若是长期目标,需要分成若干个短期目标;将大的团队目标分解成小的个人目标。这样,分解后的目标就为具体计划的制定提供坐标。
2、事项/任务排序
为完成一项目标,均对应着具体的工作事项或任务。如,抄表员一天需抄完两个片区,他需要完成用户预约、路线规划、资料准备、现场抄表、填写表单、数据录入等事项。
另外,他当天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比如异常处理、催费对账等等。而这些事项,需要进行适当的排序,以促使当天的任务能够妥善完成。
3、确定行动方案
对事项/任务排序以后,要对每个事项拟定具体、清晰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七大要素为“5W2H”,一般可以采用《××行动方案表》的方式简要描述。
What ——做什么?事项清单?
Why ——为什么做?目的是?
Who ——谁去做?联系谁?
Where ——何地做?
When——何时做?何时完成?
How ——怎样做?实施战术?
How much——所需资源?需多大代价?
总之,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此岸和我们要去的彼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做好计划管理工作可以预测未来,指明方向,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变化的冲击,整合资源,减少浪费,对工作结果进行有利的控制。